在「演算法」眼中,互讚 FB / IG 專頁或 YT 頻道,都是萬劫不復的一步

本篇會分享個人的互讚經營失敗經驗,以及分享一些此動作使演算法如何令專頁/頻道死亡的原因。萬事起頭難,無論是獨立製作人,新成立公司,現在都會經營一個甚至多於一個粉絲專頁, 如 Facebook丶Instagram丶YouTube,但除非大灑金錢推廣,不然都很難突破零追蹤零讚好零互動的關口。慢慢地網上出現很多互相點讚追蹤互粉的群組,讓一眾初創者能令專頁有零的突破,可是如果操作不當,這個互讚互追的動作,是會令專頁或頻道永遠都經營不起來的錯誤動作


互讚互追的目的與優點

當然互讚互追並非一無是處的行為,某程度上可以說是最快的方法得到新開的專頁很缺乏且很需要的東西:「互動」與「首批讚好者」,但當了解到演算法是如何運作後,就會發現要繼續經營下去,這些互讚互追得來的粉絲絕對會成為阻力,以下會一一分析。

突破一般人點讚的心理關口

進行互讚互追這個行動時,必須抱持為新專頁帶來基本數量追蹤者的目的,而這也是唯一的目的。一個零人讚好的專頁可以說是不會有人放心點讚的,一來會覺得這是個假專頁,二來會有一個「我點讚我是不是異類」的心理關口,所以除非你本身就有幾百朋友幫你點讚,否則還是多少需要靠互讚互追來得到一些基本追蹤人數。

讓專頁「看起來」很熱鬧

通常互讚互追的群組在互相點讚時還會把內文/影片也會點讚,令文章/影片「看起來」很受歡迎,加強了一般受眾的心理上接受程度。

但過量的互讚互追是如何害死自己的專頁和頻道?

互讚互追如何殺死自己的專頁/頻道,以下開始就會涉獵一些名為「演算法」的東西。
不論 Facebook丶Instagram丶YouTube,都是依據無人知道確實底蘊的「演算法」推送系統「認為」受眾喜歡看到的內容給他們看到。這個系統已經進化到沒有多少人能清楚理解的聰明程度。

總之就是,當你和一眾互讚互追的人互相互讚互追時,演算法系統已經會在這群人中找出他們的共通點,然後將你的內容推送給與之有相關的人看。而這個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全部都是想要互讚互追的人。結果你的內容沒有推送給任何你想得到的受眾身上,而只是互讚互追的人身上,這些人一般來說很少/很難會遇到剛好對你專頁/頻道有興趣的人。然後專頁/頻道進入沒有遇到合適受眾的死循環當中。

舉個例,如果我是賣護膚品,我最想有購買護膚品習慣的女士看到我的內容。但因為我一直持續的互讚互追,互讚互追的人不見得有很多是有購買護膚品習慣的女士,而且演算法也不覺得我的受眾是有購買護膚品習慣的女士,結果我的內容完全沒有推送給有購買護膚品習慣的女士觀看。

而一個 YouTube 頻道有沒有互讚互追,在他們的影片下留言也會看到。有互讚互追習慣的頻道影片,不論影片主題,留言區域很多都是互讚互追的留言,又或是想要得到追蹤者的頻道有「目的性」的留言,這就是演算法得出的結果,但這些根本不會是創作者想要的受眾。

另外,沒有推送合適內容給合適受眾的結果,就是沒有「互動」。很多初學者會停留在一味追求專頁/頻道有多少讚好追蹤的程度,而不是互動。其實一個貼文/一條影片的互動程度,才是會不會推送給更多使用者的重要原因。

互動指的是點閱丶點擊丶讚好丶留言丶追蹤丶分享等這些動作,每個進行這些動作的,都會慢慢被演算法歸納資訊,然後找出這類人的共通點,最後將合適的內容推送給合適的人,FB丶IG丶YT 如是。所以,合適受眾的互動才是經營上最需要的要素。如過量互讚互追,會切底破壞演算法的數據,最後你不會找到你的粉絲。

互讚互追的負面影響

我經營的數個專頁也曾經互讚互追,而我也有一段長時間沒有為意這個行為為我帶來的禍害。直到專頁遇到瓶頸,我一口氣把互讚互追的帳號移除後,專頁的互動和受眾可以說是一下只的跳升,以下又會根據演算法來分析問題。

1. 無互動丶無點閱,演算法眼中的垃圾專頁/頻道

這些不是因對專頁/頻道內容真正有興趣的追蹤者,在互追那一刻點擊過後,基本上就不會再有互動,即使有時系統還是會推送內容給他們看,但他們還是只會一滑而過,造成空有接觸數,卻無互動數,結果就是互動率低下,互動率低的內容會被系統減少推送給任何人,因為演算法跟本找不到合適的推送受眾。

. 互讚群的害群之馬是如何影響一個專頁

有在群組互讚互追的人可能會深有感受,就是每個人都說永不收回讚,結果當然不然。但我寧可他們收回讚就算,因為也就取消一次一了百了,可是有些怪人會在看到系統推送給他的內容時,因為答應了不想收回讚,但又不想看到你專頁的內容,就以為可以兩全其美地點擊了 FB 的「隱藏貼子」功能,久不久查看洞察報告時,就會看到貼文得到「隱藏貼子」這個回饋。(又或是 YT 的 「不感興趣」或是「不要推薦這個頻道」)

FB 有明確寫明,負面回饋會影響專頁的接觸率,而這些怪人就是不斷持續的讓你的專頁/頻道得到負面回饋。很快你就會發現,只要有負面回饋,該貼文的接觸人數是會有非常大的下滑,而且影響的不是單一貼文,而是一直下去數個貼文,最後專頁愈做愈死,連現在粉絲都接觸不到,更何況接觸未讚好追蹤的人。

3. 影響洞察報告數據

數據就是將來發展最重大的資訊。但就因為一堆互讚而來的用戶數據,令洞察報告看起來就是摸不著頭腦。例如我一個明明是以香港人為目標的專頁,台灣用戶卻異常地多,年齡丶興趣丶性別的分佈也是無任有用資料可言。大大影響往後設計的經營方針和方向。

互讚群操作注意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同樣,不想靠朋友去得到首批的追蹤者(其實是沒有朋友)。所以還是有或多或少加入互讚群的需要。基本上比較需要互讚的只有 Facebook,而 Instagram 觸及率以及追蹤者可依靠精準的 Hashtag 相對上容易得到,YouTube 同樣也可依靠標籤,以及隱藏頻道追蹤者數量來迴避頻道訂閱數少的問題。

所以以下操作只限於 Facebook。 而且只有 Facebook 有簡易辦法主動移除這些不合適的讚好者,讓專頁成長後可自行決定是否將不適合的人移除。而另外兩個平台,對於基礎追蹤者的需求不大,而且移除也麻煩,不建議使用任何互讚功能。

1. 開一個新的 FB 個人帳號加入互讚群組
開一個新帳號的用意,在於不會令自己慢慢看厭了某一專頁的內容而變成「隱藏所有貼子」的殺人兇手。我其實完全不懂不開分身的人來互讚的在想甚麼,辛苦自己又害到別人。

2. 限量限時的互讚
記住自己在互讚群發貼文的日子,以及為自己訂下讚好數量的目標,這段時間也避免在專頁發太多吸引真正粉絲的貼文。目標達到後,亦完成和其他人的互讚後就移除互讚群貼文。

3. 主動取消互讚群得到的追蹤
不要忘記取得互讚的日子,因為可以在專頁追蹤者的面頁找到用戶讚好專頁的日期,所以當你不再需要他們時,就可以手動將互讚時期的所有用戶從讚好者中移除。

總結

互讚互訂說穿了只是無助於專頁/頻道真正增長的旁門左道,愈沉迷於用這類方法得到追蹤者,便愈不能得到你真正希望有的追蹤者。要成功地經營這類型媒體,真正要做到的事是「社群的互動」丶「無私分享的心態」丶「創造有價值的內容」丶「專注於興趣」丶「找到你的 niche」,再加上一些「個人魅力與特色」,才會是成功的法則,而這些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延伸閱讀:從開始做代購到創業經營生意的這些事

0 Comentario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