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梘與肥皂,手工梘與手工皂

不知你有沒有同感,驟眼看起來「番梘」這個字總是有點怪怪的,感覺是勉強用讀音亂寫而成的,像是一個不識字的人才會寫出來的東西。但其實這絕對是意義與寫法都正確的文字。




「皂」這個字的廣東話讀音,從來都不是「揀」,而是「做」。那麼為何我們嘴巴老是說手工梘,心裡仍念著手工梘,手卻總是寫出手工皂?手工皂如果念出來時是手工「做」(zou6),那麼這是正確的,但我相信沒多少說廣東話的人會這樣。

香港人會寫手工皂卻念成手工梘,要怪也只能怪小時候學校的中文寫作從不容許書寫廣東話,一寫就是一個大交叉,結果梘給人的感覺就是錯字。

在書面語上「梘」這個字的應用太少,久而久之人們更加開始以為皂 (zou6) 也讀作梘 (gaan2),甚至以為皂和梘是相通的,即使是身在美容護膚品業每天對著一堆梘的同行也一樣如此。

嚴格來說,肥皂可以,番梘可以,但將皂讀成梘,將番梘寫成番皂,就是有問題。

在香港的文字轉成所謂的「書面語」前,廣東話這個語言一樣全部可以書寫在紙的表面上,稱為粵語白話文,並非寫不出來的鄉下人方言,只是正字的寫法結構比現在常用的書面語更複雜,令人難以學習而已,古書上也常見廣東話用字。

現在如果有人說我們不能書寫廣東話,那麼這個不能並非做不到的不可能,而是不被容許的不可以。

中學時歷史老師經常叫我們寫簡體字,會更快速,更能爭取時間答題。但我從不寫簡體字,也不打算寫,不只是因為我跟本答不出幾千字的長篇大論,而是因為我打算「走回頭路」,多寫點粵語白話文。

現在只是為了臺灣讀者和網站流量著想,才沒有整句都是粵語白話文,但在單詞應用上以後絕不讓步。我口語說是手工梘就決不寫手工皂,說了半年還未完成的手工梘包裝如果真的能誕生,也一樣會用梘這個字。

如果你有看不懂的地方,趁現在網上還有粵語字典,可以去查一查,也希望能挑起你對廣東話的興趣。

學校已經不教,我們再不自學,再不記載,再不流傳,使廣東話不但從書本中被踢走,更從口語中被踢走,就真的要失傳了。

圖為屏山文物館展品,我在展館站著讀了這頁五分鐘,看到「怏起嚟冇揀擇也」時震驚了,難道以前也是用速成?

0 Comentarios:

張貼留言